首頁 > 日誌
2017/12/10 CWT47
蕉阿

今天是CWT47
這次有幸受到認識的朋友邀請,在她們的攤位上挪出一小塊區域來擺設宣傳部件。
原本沒有要報名的計畫的,真是非常感謝那位朋友。


大量人流

跟朋友在社團入場區集合並順利進場後準備開始擺設。
因為這次只是跟人家借個小角落來擺而已,就沒有準備平常很顯眼的大掛軸跟等身大看板了
不過還是有準備了不少東西,例如純手工親手製作的可愛小人物立牌w


攤位樣貌

雖然只是唐突的串門子,希望還是能在經過的人們眼裡刻下印記。

2016/4/11 新生
花壇

 睽違了3年,如今又正式地將翻新後的web上傳展現。
 同樣是3年前,我們說了「不會放棄這款遊戲」這樣的話。回首過來接近10年的製作時光,以及在過程中所留下的日誌,現在回顧起來確實是感嘆萬千。

 曾經有那麼一陣子,有位網路上的朋友不斷地詢問我們製作的現況。
 他說他很期待。
 從國中一直到開始大學的生涯,仍然不忘偶爾來留言。
 但因為面對現實社會的壓力、以及不想再讓人期待落空的意念,我們減少了發表近況的內容而專注在製作上。
 雖然不知道那位朋友現在怎麼樣了,不過他的一字一句確實地刻劃在我們內心。

 世界隨時都在變化著。
 沒有甚麼東西能夠抱持著最為純真的那個模樣。
 但即使在現實中不得不屈服、即使在過程中走偏了路、即使步伐蹣跚片體鱗傷——
 ——這個世界上,依舊有人想貫徹著最初的那個理想。
 這一次,我們不會說甚麼重新、再開之類的,因為這是個關於新生的故事。

 各位,初次見面。
 晚上好。

2015/6/14 UL完成與紫陽花事件簿
花壇

UL的重點章節都寫完了,剩餘的細節正在慢慢填中。

松何說很喜歡這部故事,所以想從裡面幾個角色延伸出獨立外傳,感覺挺有意思的所以就答應給他寫。與以往不同,這次我們很快就決定了這部作品的名稱:《紫陽花事件簿》

不過因為也是當興趣寫,所以大概會弄得很慢吧,畢竟連遊戲都這麼難搞定了。

2014/11/29 純粹
依佳松何

我想大概沒有比純粹這兩字更好的詞來形容我現在對小說的看法了。

其實最近也看了許多小說,大部分是傳統的經典小說。不,其實我沒從裡面領悟到什麼技術與結構劇情的方式。有些劇情曲折錯綜,但更多是超直球、有些文筆豐富,但大部分沒特別感覺,甚至有些還刻意降低水平模擬低下階層的口吻、有些把作者思想藏在故事中發人省思,但其實一大部分是直接對你傳教,或者雖不是直接傳教但那滑稽的反例故事讓人一看就知道作者火力全開的諷刺批評。
形形色色的作品。離開小說,其他媒介又如何呢?動畫、漫畫、音樂。有多少作品,就有多少種劇情結構方式與寫法、表現法。
最終,我想到了,其實劇情、文筆、一切束縛與限制、規則條件,不是那麼重要。
這讓我想到作畫。無論用上哪種顏料、哪種塗色法、哪種畫工畫技畫材、哪種繪畫意識或繪畫派系,都不是評斷畫作價值的關鍵,不是嗎?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一切,所想描繪的東西。眼睛所見的景色、想像的景色、印象的景色、景色背後的感情。
那種創作的動機,就是創作本身,就是作品的核心價值,就是作品。作品就是為了實現、具現動機,那種感動或衝動,傳達的媒介。

這一瞬間,就醒悟了。跟別人劇情相像、文筆好不好什麼的,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幹嘛寫這篇作品。用作品告訴讀者,你幹嘛寫這故事——
你想跟我說什麼?——這才是,讀者的心情啊。
那麼創作者,我該做的事,不就很明顯嗎?
不是寫一篇我覺得能被人喜歡的故事、寫一篇劇情創新設定新奇的故事、寫一篇我覺得賣錢或任何人覺得賣錢的故事,而是寫一篇我想寫的故事,寫一篇想對人說出來的故事,寫我覺得很棒的故事。

我想說的故事。
不論好壞、不論高低、不論自己與他人的評價。
單純的想法、單純的行動、單純的結果,這不就是純粹?
寫作,就是這樣純粹不是嗎?

2014/8/1 成真II
花壇

又一次發生了,我真的覺得很恐怖。

跟松何討論把「紅鈴雅」換成比較像台灣人名的「洪苓雅」不過才大概2、3個月前的事,在這之前我甚至連高雄有苓雅區都不知道。而且氣爆破壞都市的橋段早在3年前左右就定案了,現在發生這種災難根本不知道該說甚麼,加上小林村那件事,真的非常恐怖。

但願死者安息、傷者早日康復。

2014/3/22 溫柔的力量
花壇

在靠近最前線的地方做一些協助的工作。


「溫柔的力量」

 
看著眼前景象,我得到了UL的結局靈感。

2014/1/11 2014新年快樂
花壇


祝福各位心想事成喔——也只能說出這麼陳腐的台詞了。

2013/12/24 麥田捕手
依佳松何

最近突然想找一些名著來看。好吧,我確實是因為他媽的對最近那些超級矯揉造作的妹妹故事感到噁心,想找那些傳說超級棒的超級小說來看看。
結果你知道嗎?這本竟然也是妹妹文!他可能摻了點,或摻了一堆他媽的用青少年角度看待社會的評論,但其實劇情只是妹妹文,好樣的,完完全全的妹妹文。你甚至會以為,他其實只是想上他的妹妹,只是沒有寫--我敢打賭一千張SOGO禮劵,如果某個日本人瘋了,他肯定能把這本書改成妹系GalGame,完全不費工夫,我的意思是他只要追加一小段,就像AIR全年齡版只是把一小段去掉一樣簡單。我的天,為什麼菲比這麼萌?
我可以發誓,菲比登場還沒第一段我被萌到了,老天爺,真的是萌到了。我很少被角色萌到,我根本想不起來上次被萌到是什麼時候,或許我根本就沒真的覺得哪個角色萌過。總之,霍爾頓他媽的被他妹妹給救贖,這真是他媽的Galgame劇情;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麼寫的妹妹文真是神作。如果哪個人覺得作品深度不夠,只要打上一百萬劑的批判社會體系,大家就會鼓掌。然而,妹妹文從來不會這麼寫,我的意思是他們大多會直接寫主角就是他媽的愛妹妹,而不是把妹妹描寫的像天使一樣。好樣的,菲比根本是天使,我甚至開始認為,整本反描寫批判的論述只是為了襯托菲比有多天使。 無論如何,我想講的是,妹妹文無所不在,即使你已經厭倦到他媽的看到妹妹兩個字就把書撕爛,但他們仍然會出現,他們無孔不入無所不在,而且他們就是有辦法萌到你,搞得你神魂顛倒。當你以為妹妹屬性再也萌不到你,他們就會讓你明白你完全大錯特錯了。

2013/10/8 未來
花壇

突然有點想跟本社碩果僅存的讀者們訴說幾個未來的計畫,預計一樣會做成遊戲或寫成小說。另外雖然只是夢想,不過其中有一個還真希望能讓描繪出《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這種故事的電影導演新海誠先生來製作。

分別都些是怎麼樣的作品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比如說,發生於一九八零年代的八月,在颱風天而封閉的澎湖孤島上,由於龐大遺產所牽扯出的連續密室殺人事件與吸血鬼傳說。

比如說,以某個同人遊戲製作社團的遊戲開發展歷程為主題,卻接連上世界背後體制的巨大陰謀。

比如說,喜愛觀星的少年邂逅的從天而降的少女,他帶著擁有澄淨歌聲的她,決心將其推上世界舞台的夢之物語。

比如說,在西門町這個舞台中發生的都市冒險,由六名主角在66小時內各自所遭遇的不同案件,最後全員集結的浪漫譚。

比如說,未知的巨型怪獸從世界各地湧現,並且對多數國家都市進行毀滅性破壞的重大災難劇場。

還有比如說,所有的故事其實都是一個故事這種可能性——

……這些是從2007年累積至今的各種想法,它們彼此交織,譜出了一張廣大的未來藍圖。希冀總有一天能交付到還對我們有所期盼的人們手中。

——to the break of dawn yo!

2013/10/2 「校園烏托邦 學美向前衝!」觀後心得
依佳松何

心血來潮,找了聽過很久,但卻沒有看過的一部作品「校園烏托邦 學美向前衝!(がくえんゆーとぴあ まなびストレート!)」欣賞。沒想到卻是意外的神作。

「校園烏托邦 學美向前衝!」是ufotable公司的原創作品。這公司現在當然很出名啦,因為他就是劇場版「空之境界」的製作公司;不過在學美向前衝製作的時候,可沒這麼有名。果然是有潛力的公司啊,原創作品一點也不含糊。
這部作品乍看之下只是校園萌系作品。但馬上就發現有特別的前題:
故事的舞台設定為2035年。30年後的未來,在少子化令人口減少的影響下,加上年輕一輩的價值觀改變,認為唸高中不是投身社會的唯一路徑,寧願在接受義務教育後選擇就業,導致學生數量減少,面臨倒閉危機的學校比比皆是,學習氣氛變得死氣沉沉。
 

不覺得非常貼切嗎?最近台灣漸漸吹起高職的風氣。比起滿街大學找不到工作,越來越多年輕一輩選擇高職,在就學期間獲得證照,直接投入職場或科技大學。當然現在景氣仍然不好,所以許多學生仍然是選擇繼續升學逃避就業困境;只是,倘若景氣好轉,學生仍然會選擇升學嗎?
先把這複雜的教育問題放一邊。談談學校本身吧。老實說,從K-ON!、涼宮春日的憂鬱到幸運星,輕音部、SOS團甚至什麼都不做的回家社,這些校園作品為什麼持續受歡迎呢?在「學美向前衝!」非常清楚提出了這問題的原因:我們到底是去學校幹嘛?
唸書嗎?那東西沒有補習班強吧、玩樂嗎?怎麼可能比得上其他五光十色的娛樂場所和電腦、交友嗎?不需要在學校也可以啊。那到底是去學校幹嘛?學美一作,一開始是就用路人學生的對話暗示了這些想法。沒有人認為到學校是有意義的,只不過因為規定要去,所以非得去不可罷了。
在這樣的氣氛下,主角學美旋風般突破了一切。她的行為明確的傳達了,學校的意義本身就是「學校」——一種特別的人生經驗,盡情的交朋友、盡情的煩惱、歡笑、衝突、一起做某些事、最後留下名為學校生活的點點回憶——那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只有學校才有的可能,只因為是學生、教室同學那樣獨特的環境與人際關係,才有的可能性。
這讓我想起當年在高中的往事,把人抬去丟湖、運動會、園遊會……各種特別的記憶。我想,學校並不是一種功能性的地方,不,硬要說的話,就是成就人格、或是描繪出夢想的地方。正如這部作品所寫的——「烏托邦」——能夠用自己的手就改變的地方。說來諷刺,校園生活好壞,跟自己是否嘗試動手有很大的關係。主角學美就是那樣積極、熱愛同學跟學校,才能夠創造出那樣看似快樂的校園生活;我十分確信這點,要不是我那時選擇下去跟大家一起鬧,想必我也不會有那些有趣的回憶。正如學美的口頭禪:「一直線Go!!(まっすぐGOー!!)」,不是那樣無厘頭的瘋下去,校園永遠不可能成為烏托邦。
我能夠確信這部作品的確是想傳達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最後一段劇情。如此熱愛學校生活的學美,高中畢業後不是選擇升學,而是當自由業者(找打工過生活那種)。大家都感覺意外,然而她說了,已經盡情享受過學校生活,要轉而進入新的人生,新的嘗試——看到這段的瞬間,我才確信我沒想錯。學校只是人生其中一段經驗,不管怎樣都要盡情瘋過,但也不應該迷戀,也沒辦法眷戀不走:學校的意義就是「學校」,有明確的起點,也有明確的終點,獨特的一段時光。
 

看過這部作品後,似乎充分感受到學校生活的真義。
確實,校園就像是烏托邦一樣不是嗎?充滿熱情一直線向前衝,就能得到許多珍貴快樂的回憶,真正意義的烏托邦世界——相對於一人之力常常難以伸展的社會而言。只是當我理解這件事的時候,我已經離開學生時代了。我想,製作這部的製作群們,也是感受到這樣感慨,把情感化為作品吧。
總之——
 

——「校園烏托邦 學美向前衝!」,看似賣萌但實際上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作品!